第(1/3)页 伦敦往华盛顿的波音747航班,头等舱最靠前的一个席位上,爱丽丝正在默默忙碌着。Ω笔 趣Ω阁Ww『W.ΩbiqUwU.Cc 单人豪华沙自成一个私密空间,前排的方桌更可以摆放许多私人物品。一整个舱室里也不过十名乘客而已,且都是高端商务人士,没有谁会打扰谁,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工作。 时间过得很快,尤其爱丽丝还提前通过了期末考试。临着圣诞节将至,在最终飞抵洛杉矶前,她正好可以先到华盛顿一带逛上一逛。 要说直接目的,当然是去和洛克希德会晤。长久而定期的电邮交流,虽然只占据她分毫的时间,却能给那家军火商带来太多的指导性建议。是以当爱丽丝同意了协助研新火药的提议后,对方的回复简直快得像秒传。 至于说根本目的,当然是和她这些天来的思考不无关系。 企业家展事业,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。很多中小企业家的目的,就是单纯的财致富,但当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后,他们都会产生出更高层面的理想——除非这位创始人的精神层次实在过低。 身为普通的创业者,他们是不知道自己的公司会展到什么程度的,事业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贡献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。所以,他们只会闷头努力展,然后对事业的每一此进步欣喜若狂。 但爱丽丝却完全知道,她现在创建和投资的企业会展到什么程度,而截至目前,她能布下的局也基本都完善了。九十年代毕竟还没有到来,新的产业布局还未开始,在这个无所事事的空档里,她真的很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。 是的,给自己找点事做,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更核心的问题——即便九十年代到了,她再把谷歌、雅虎那几家公司成立了、投资了,那再然后呢? 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。九十年代互联网泡沫兴起,思科微软和英特尔三足鼎立,共占龙头,均是市值突破四千亿。然后泡沫破裂,业界重新洗牌,谷歌和脸书他们再兴起,然后再巴拉巴拉…… 无非就是这样呗,顶多再算上了华为崛起,Vanda和万达的二三事……也就这样了呗? 没有期待感,真的,完全没有期待感可言。 要说以前,爱丽丝正是需要靠对历史的先知来赚钱,那么现在,似乎把历史改一下也并无不可了? 毕竟,她的这份钱之所以能赚到手,也不光是全赖于先知先觉。思科的成立,微软的入股,以及好些家公司的成立和展,也都是靠自己的硬功夫才撑起来的。 有真本事在的人,又何必总是坐等历史轨迹的吻合呢? 和李嘉诚联手组建医药公司保护伞,就是她对“新事业”的第一个初步尝试,但就这家“保护伞”会展到什么程度,她自己心理也是没谱的。 如果只是业界龙头这种成就,有着硅谷的前例在,她其实也没多少兴趣。所以这新公司的展,她的想法完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,能“牛逼”当然最好,但如果“只是”一个龙头级别,也无所谓,就看能在“I病毒”上都收获到什么了。 起码就现在的这份减肥药,真等推向市场后,就已经能让“保护伞”成为“苹果”了吧? 那么再然后呢? 保护伞公司是一个尝试,是基于新技术,而对不明确未来起的一次挑战。那么逆向过来,先给自己定下一个明确的目标,在为了那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呢? 为了能让武库舰登场历史舞台,为了能解决掉历史上未能解决的那些技术问题,而逆向地为了它们去针对性地展事业——动力满满不是? 那么,该怎么办呢? “呼,飞快地赚了那么多个亿,也是时候该扔钱了。” 这会儿,趁着飞机还在大西洋上空飞着的时候,她便抄起块头惊人的大哥大,朝着地球的另一端拨去一通电话。 很快,对面传来日式英语的恭敬问候声:“爱丽丝小姐,您好,请问有什么需要我效劳的?” 爱丽丝瞥了眼四周,附近的那些乘客们也都有各自的事做,她没有打扰到任何人。 “你还是说日语吧。” 第(1/3)页